专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4》发布式
12月26日金融一线消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4》发布式在北京召开,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出席并发表讲话。
梁涛表示,自2004年企业年金制度建立到今年已经全面实施了20年,截止到2023年底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3.19万亿元,基金组合是5590个,企业年金参保企业数是14.17万户,主要是财力较强的央企和国企,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个数达到了3144万人,不足企业职工总数的7%。
他指出,企业年金制度的主要问题是覆盖面小,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中只有7%左右有企业年金,无论是企业覆盖率还是职工覆盖率,各省之间、行业之间、国企民企之间差异均较大,主要问题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中西部企业参与率太低,而导致了公平性的问题。形成这个状况的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财务成本压力大;二是建立的流程复杂,参与的成本高;三是新兴业态建立年金存在一定障碍;四是企业年金的规模效益还难以显现;五是企业年金提取环节的个税远高于工薪类高收益。
梁涛建议扩大企业年金覆盖率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统筹考虑三支柱的政策框架。进一步理顺养老保障体系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降费与完善三支柱的养老制度的顶层设计通盘考虑,通过国家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长期计划,适时放宽企业年金的具体条件,降低准入门槛,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面,探索企业年金的自动加入机制,或者是合格默认投资机制。积极推动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劳动关系和谐的企业等规模相对较大或者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企业先期加入,后期逐步扩大到小微企业、低收入企业,以创新方式和宣传渠道,同时鼓励其他民营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从低比例、小范围起步逐步建立企业年金,用5-10年的时间渐进式地让不同情况的企业分批自动加入企业年金。
二是打通一、二、三支柱之间资金流通的渠道。现在三个支柱都有个人账户,在功能上应该说是存在着重叠,建立促进三者之间对接的制度,可以提升二、三支柱的实用性和参与率,建议符合一定条件的参保人群将第一支柱的个人账户转移到二支柱或者三支柱,并且实现市场化的投资,允许在职人员将其企业年金归属个人的资金转移到第三支柱,对于所在单位未建立企业年金的允许将企业年金中可以用于个人的税收政策转移到个人养老金中,有效提升参与率。
三是以中小企业为重点,可以参照第三支柱的方式,借鉴职业年金的经验,建议监管部门牵头,各个地区搭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建立简易的企业年金计划或者集合的年金计划,各受托人可以协助平台建设,可以线上办理企业年金,通过网络完成方案报备等一系列流程,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同时针对中小企业的不同需求和发展状况提供差异化的、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集合企业年金品种,形成类似于大型和特大型企业才能达到的基金规模,并可以获取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投资渠道,从而建立获取更好收益的基础。
四是完善税制。建议在缴费环节企业纳税的8%应该可以全部税前列支,个人缴费计税基数取消3倍限制和进一步提高税优比例,在待遇领取环节建议改为只对缴费的本金部分征税,对投资收益不再征税,因为我们国家目前对个人的资本利得税是暂不征收的。另外从税制的统一性、税制的公平性看,应该将企业年金的提取额工薪类的所得计入当年的综合所得,并采取统一标准进行扣除后再征缴个税。
五是提高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率是关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